第191章 报团取暖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
百万小说网 >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> 第191章 报团取暖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91章 报团取暖

  第191章报团取暖

  火苗在透明玻璃灯罩中摇曳,散发的光亮,令人们不可思议,其实煤油灯不如蜡烛的亮度,但是远高于油灯

  而煤油灯要比蜡烛便宜许多,使用时间也远高于蜡烛。

  “工人思想的萌芽,需要应对的问题还很多,目前的阶段属于稚嫩时期。”

  “这种苗头,因为太过弱小,随时可以被掐灭。”

  “但是能掐灭,不代表未来不会再度兴起,原本明末时空,在江淮和福建沿海一带,已经诞生了新学思想,小市民阶级思想等。”

  朱高炽整理自己的思路。

  他的脑海中,有两种意识在打架,一种是后世的思想,一种是现在的思想。

  他是皇族。

  百姓们头上的统治阶级代言人。

  “抗争精神。”

  朱高炽重重的写到。

  “不懂抗争的人,所有的痛苦和苦难,都是应得的。后世英国人学者写的有一定的道理。”

  “那些畏惧权贵,放弃专利法的发明家,他们一生的痛苦,就是他们活该的。”

  “自己都不助自己,把自己的希望,指望别人来挽救他,这种人有什么好救的呢。”

  后世。

  经历了百年的磨难,以农业为主的国家,农民们学会了抗争,建立了新中国。

  靠着这股全社会的抗争精神,打出了令全世界震惊的战绩,获得了尊重。

  朱高炽松了口气。

  想穿了一切,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好纠结的。

  不懂抗争的百姓,活该被皇权压迫,而懂得抗争的百姓,作为皇族他也压不住。

  所以顺其自然好了。

  有时候,西方在近代进步的思想,的确值得人们学习,人要懂得如何抗争。

  自己受到了委屈,畏惧权贵,害怕痛苦,放弃了抗争,那就不要怨天尤人,不是已经学会了接受么,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。

  大明的封建,大清的奴役,都是百姓们的选择,责任不只是在统治阶级。

  作为统治阶级,朱高炽发展工业,提高国力,就是他的责任,而选择不打压新思想,就是他的仁德。

  同样的道理。

  如果第二期报纸内容传出去,引来了佛教的抗议,那就是人家懂得抗争,为自己争取利益。

  如果别人声音大,自己向佛教妥协,不也是理应之举么。

  换句话说。

  想要从自己手里获得利益是可以的,首先是会抗争,力量大过自己,自己为了自身的权势,则必须采取妥协。

  这。

  才叫做进步。

  “那么随着中华重工的发展,可能三十年,可能五十年,甚至一百年,甚至永远学不会抗争。”

  “总之,什么时候人们学会了抗争,什么时候才有了进步。”

  “进步的主动权,并不在统治阶级手中,而是在百姓们自己的手中。”

  “洪武二十六年,十一月甲午记。”

  朱高炽放下了笔,心里没有了包袱,更加的自信起来,难题不是难题了,因为做题的人并不是他。

  十月底。

  朝廷任命了国子监生六十四人为布政使等官,分赴各地上任,在朱棣回北平后,这些官员也大多上任了。

  北平府。

  申逵为右布政使,张杰为左参政,张贯为右参政,按察司副使墨麟,王礼为北平按察司按察使,张琏为副使,高勉为佥事

  朱棣回来北平后,神情慎重,沉默寡言。

  朱高炽有些纳闷。

  几日后。

  朱棣招来亲信们,在承运门阁楼,告知了一些事情。

  总之。

  王府扩张的时机,已经没有了,根据朱元璋的要求,藩王们要按照规矩行事。

  什么叫规矩?三司就是规矩。

  王府虽然还保留了兵权,但三司的地位,并不隶属王府,兵权管理上,王府无法独断专行。

  也就是说要和都司商议着办,而民间的行政权,司法权,和王府没有了关系。

  朱高炽了然,这是必然发生的事情,就看藩王们能不能接受。

  “孤不接受。”朱棣不满道。

  用的时候就想起他们,不需要的时候,就甩到一边,哪怕是朱棣也很难忍受。

  朱棣觉得受了委屈。

  打残元,从北平分出开平,大宁,都是他的功绩,以及处置蓝玉案,不是他们兄弟齐心,父王能这么安稳么。

  不接受也得接受啊。

  不久。

  朱元璋敕撰《永鉴录》,书中辑录历代王朝中宗师诸王作威作福以致身败名裂的实例。

  直叙其事,分类编撰,意在借古喻今,使宗亲诸王有所戒鉴,告诫皇族们要守规矩。

  不久。

  秦王长史府,晋王长史府向燕王长史府递出了橄榄枝,与北平的中华重工合作。

  邀请中华重工进入山西,陕西,合作发展经济事宜。

  这就是藩王们的抗争。

  他们懂得如何抗争,不采取明面对抗,而是暗中加强了联系,抱团取暖。

  蓝玉大案后,藩王们的关系获得了平复。

  朱高炽派出了周世丰。

  “在陕西和山西,各建立一座蒸汽机工厂,分别持股,由中华重工负责管理。”

  “晋王府的长史,咱不太了解,葛诚也没接触过,倒是秦王府的长史,此人有些手腕,你要小心应对,总之,管理权一定要控制在手中。”

  “那万一要更多的利益怎么办?”周世丰担心道。

  朱高炽笑道:“利益方面可以松一松,毕竟在人家的地盘上,需要借助人家的势力。”

  秦王没两年可活了,先借着秦王的势,把盘子搭建起来,到时候不还是便宜了自家。

  “在陕西和山西筹办的蒸汽机工厂,生产线只生产抽水用蒸汽机。”朱高炽继续交待。

  周世丰明白了朱高炽的意思。

  蒸汽机工厂发展至今日,早就不再是只制作抽水用的蒸汽机,经过研发司多年的研发,研制出了好几种蒸汽机。

  例如铁厂用来锻造的锻造机,铁管厂用来锻压铁片的锻压机等等,皆使用的蒸汽机动力。

  ……

  金州。

  老铁山的一处平缓地区,从三五间木屋,逐渐变为十余间,数十间,百余间。

  金州除了五千六百户军户,并没有民籍。

  新办的金州林场,从山东招募了一批工人,再从金州附近的野民中,招募了一批工人。

  所谓的野民,其实就是不在籍的人,林场的招工,吸引了不少的野民,一家老小加入到了林场。

  野民中有识字的人,林场请为了先生。

  “天气冷了,估摸修不了几天。”老人警示道,“这边的气候还好,沈阳那边可能都下雪了。”

  辽东很大。

  从三万卫到旅顺,有近千里之远,如果从奴儿干算起,等于从大连到宝岛的距离。

  王真了然。

  他对辽东的气候不熟悉,不过有当地人,为他节省了不少的麻烦,接下来的林场,放弃了做工,全力以赴准备过冬事宜。

  旅顺的气候,是整个东北气候最好的地区,也是后世东北经济最好的地区之一。

  要过年了,他要回一趟北平。

  和他一起回去的,还有金州卫的一些武官,以及指挥使的托付,让他们运去拜送王府的礼品。

  天津的码头上,船只也渐渐少了,一行人坐上铁道马车,不过王真在香河站下车,他的行礼和带回来的礼品,让同僚们帮忙运送到北平府。

  香河原来是营州卫的驻地,后来营州卫改去了大宁,不过仍然留下来不少老人。

  王真的老丈人一家,就在香河。

  旧卫所,老丈人的两个儿子也从大宁回来,一个百户,一个百户从,加上女婿王真,一门出了三个百户。

  王真带回来了人参,鹿茸等土特产,孝敬给了老丈人,老丈人很高兴的收下。

  第二日,他的婆娘带着孩子,乘坐铁道马车回了娘家,一家人在香河团聚。

  准备了一桌子的饭菜,王真和两位姻兄姻弟,划着拳喝着酒,老丈人一脸的欣慰。

  吃饱喝足,围着新式煤炉,几位爷们关起门来,谈论王真的事情。

  “你怎么去了金州?无名无分的,以后可有个准话?”老丈人担心的问道。

  王真摇了摇头。

  他现在其实也很迷茫。

  林场从无到有,规模从几十人到几百人,忙碌的时候,他什么都不想,反而会感觉到高兴。

  可当夜深人静的时候,他就有些错愕。

  他是卫所的百户啊,来到中华重工做事,和朱能他们不同,自己算个什么事。

  “什么都不清楚,你怎么能轻易答应呢。”

  “这是办的不够谨慎。”

  王真伸出手获得新式煤炉的热量,姻弟为他倒了一杯热茶,他接过来抿了两口。

  “还装了茶叶呀。”王真笑道。

  “茶叶现在可便宜了,总要买些招待,否则好像不如别家似的。”老丈人说道。

  “也是,回头我也去买几斤。”

  “伱从家里带点回去,前些日子,爹买了不少。”

  王真点点头,没有客气。

  安静了一会,王真幽幽说道:“小王爷找上了我,我哪里还能拒绝,总不是为王府做事。”

  “也是,王府的话,还是要听得。”

  老丈人半生为王府做事,他的儿子女婿也都在为王府做事,虽然儿子们去了大宁,可老人仍然觉得还是王府的人。

  老人的观念很稳定,没有发生变化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wmkv.com。百万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bwmkv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