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3章 宰相肚里能撑船_满唐华彩
百万小说网 > 满唐华彩 > 第363章 宰相肚里能撑船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63章 宰相肚里能撑船

  第363章宰相肚里能撑船

  天宝十载,二月下旬。

  娜兰贞学了两个月的汉语,已能正常交流,甚至还了解一些大唐朝堂上的势力纷争,自以为打探了非常机密的消息,心中窃喜不已。

  她近来正在分析薛白的升迁之路,期望借此更加熟悉大唐官场。而薛白似乎没留意到他每次与人谈话,娜兰贞都在竖着耳朵偷听。

  这日驿马送来公文,刁丙跑去递给薛白,退回来之后,刁庚便连忙迎上去。

  “阿兄,可是能回长安了?论功行赏,怎么也该轮到我们郎君。”

  “嘘。”

  刁丙眼尖,留意到了在一旁扫地的娜兰贞,止住兄弟的议论,高声道:“扫帚都扫秃了,地还没扫干净。”

  他虽没明确表明是说谁,被说的人自然知道。

  “师父还不死心,想要回长安?”娜兰贞公主脾气不改,干脆丢开扫帚,上前问道:“长安有哪里好?为何不留在云南?”

  刁氏兄弟对视了一眼,懒得回答她这个问题。长安哪里好?长安可比南诏好太多了!

  娜兰贞能感受到他们的不屑,却万分不解。薛白分明跟她说过想要当平西王,此事她深思熟虑过,最终决定支持他,只要条件允许,她会说服赞普,让薛白代替阁罗凤。

  成为一方诸侯,岂非比回长安当唯唯喏喏的臣子好?

  “今日来的是什么消息?”见刁氏兄弟不答,娜兰贞又问道。

  “别瞎打听!去把郎君的衣服洗了。”

  刁氏兄弟嘴严得很,一向是什么都不说的,有时候反而是从薛白口中能打探到一些有用的。因此,到了夜里,薛白从崔光远处回来,娜兰贞便捧着一叠衣服,敲响了薛白的屋门。

  她习惯性地在进门前深吸一口气,告诉自己大局为重,把心中的怨恨压下去。

  “师父,你的衣服洗好了。”

  “嗯。”

  薛白正抱着双臂站在窗边看月亮,手里拿着一张信纸。

  娜兰贞把衣服放在榻上,目光往那纸上偷瞧去。她如今已识得绝大部分的汉字,可惜,夜色太黑,看不清纸上的内容。

  她眼珠一转,把叠好的衣服提起来,问道:“衣服挂起来吗?”

  薛白回过头一看,正见到那襕袍袖子的接缝处已破了一个大洞,遂露出一个疑惑的眼神。

  “啊。”娜兰贞有些窘迫,“我来缝。”

  她顺势便坐下,从怀里掏出针钱来,对着月光缝衣服。

  这般坐着,总是要闲聊的,她遂问道:“师父,你的封赏下来了?是留在云南还是回长安?”

  “回长安。”

  “可你不是问我,吐蕃是否愿意换一个云南王来扶持?”

  “和伱说笑的。”薛白随口应道,折好手中的信,收好。

  娜兰贞不由感到一阵失望。

  一开始,她决定支持薛白还有些不情不愿、勉勉强强;之后常想着这事,渐渐发现这是她最好的出路了;到如今薛白有了更好的选择,反而是她无法放弃那“云南王”的计划,几乎成了执念。

  “你除掉崔光远,谋云南太守,不难吧?”她试探着问道,“就像你最近说的,云南耕地还少,要让百姓过好,通商是最好的办法,你当了云南太守,就可以和吐蕃通商啊,此事我想过,能成的。”

  薛白笑而不答,一副没把她说的话当真的样子。

  娜兰贞终究是经验不足,远没有他那么沉得住气,不由焦急起来。

  “为什么更想回长安?你说啊,我真的有办法劝吐蕃支持你自立。”

  薛白目光落在她缝补的衣袍上,只见衣袍被她补得更惨不忍睹了,他不由想到了颜嫣给他绣的那只丑兮兮的小猴子。

  要回长安的理由有很多,他没必要与娜兰贞解释,于是随意拾了一个理由打发她。

  “我就是想回去。”

  “可……”

  “还轮不到你这个俘虏说话,去吧。”

  娜兰贞无可奈何,只好转身往外退。她心有不甘,思来想去,走到门边时忽然回过头,目光紧紧盯着薛白。

  “如果,如果你决定留下谋夺云南,我,我嫁给你,也不是不行的。”

  说出这句话,娜兰贞攥紧了手,认为自己真的是非常尽力了。

  然而,屋外却爆出了一阵笑声。

  “哈哈哈哈。”

  娜兰贞一愣,跑出屋门一看,只见刁氏兄弟正站在廊下,笑得前仰后合。

  “你们站在这做甚?”

  “难道还让你这俘虏单独与郎君待着吗?”

  “笑什么笑,别笑了。”

  “哈哈哈,想嫁我们郎君的多了,长安城那么多温柔漂亮的小娘子。郎君为何要娶你这个让人讨厌的吐蕃小娘子?”

  “别说了!”

  娜兰贞没想到好不容易说出口的一句话能让旁人听到,又羞又恼,只好气冲冲地跑掉了。

  但过了两日,她还是打探到了,薛白被迁为中书舍人,在准备起行回长安了。对此,她忍不住酸了两句。

  “师父前些日子就在谋划回长安,可根本没用什么计谋,只是运气好被调回去了吧?”

  薛白竟真有心要教她,遂反问道:“你觉得我为何会被调回去?”

  娜兰贞竟还真的有所了解,道:“李林甫死了,杨国忠为了对付政敌,想起了师父。可如果李林甫没死呢?所以说师父是运气。”

  “不是杨国忠。”薛白摇了摇头,道:“我从来不会只做一手准备……”

  长安,皇城,中书外省。

  一把红木大椅被搬进了官廨,摆好,待这些做粗活的仆役们退下去,女婢们连忙上前,把地板重新擦洗了一遍,铺上厚厚的地毯。

  “快些,右相马上要到了。”

  官廨内才拾掇停当,一行人已转过了长廊,拥簇着新官上任的杨国忠而来。

  吏部侍郎苗晋卿匆匆赶来,捧着一叠公文,忙不迭摆在案上,回过身,当即行礼,唤道:“右相。”

  “嗯。”

  杨国忠淡淡应了,在主座坐下,斜眼环顾了这官廨一眼,勉强还算满意。

  他慢悠悠地饮了一口茶,环顾了堂内诸人一眼,道:“本相任事以来,需理顺的也都理顺了,该做事了。”

  诸官员静待下文,等着听右相吩咐要做什么国家大事。

  却见杨国忠沉吟半晌,开口道:“排一出戏来,找个大胖子演安禄山,就演他在朱雀大街上遇到太子,叫嚷‘不知太子为何物’。让这胖子对着太子扭腚,越滑稽越好,百姓爱看。”

  “这……”

  诸官员皆感荒唐,不知所以,只好面面相觑。

  “右相,如此是否有损朝廷威严?”

  “让你们办就办!”杨国忠不悦道,“这点小事,有何好推托的?!”

  “喏。”

  立即有官员反应过来,杨国忠这是故意要得罪东宫。上任之后突然间摆出这种与东宫为难的姿态来,显然是因为右相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制衡东宫,让圣人高枕无忧。

  事虽小,众人应承下来就是一种表态,如今参与了讥嘲东宫,便是下决心与东宫为敌了。

  等了一会儿,见无人敢反对,杨国忠方才满意地点了点头,说起下一桩事。

  “王忠嗣到何处了?”

  “到了梁州,据说是病了,留下养病。”

  “让御史弹劾他。”杨国忠先吩咐了一句,之后才沉吟着想罪名,缓缓道:“他恃功自傲,目无君上,心怀怨怼。”

  “喏。”

  这次诸官员们应喏得很快,他们都知道杨国忠为了表示对付东宫的决心,展示能够对付东宫的实力,那就必须除掉王忠嗣。

  事关坐稳相位,绝无退路。

  之后,又罢免了几个亲近东宫的官员,杨国忠揣摩着如此该足够表态了,方才拿起案上的公文看起来。

  他任相以来,先忙着收服党羽,又操持了财赋之事,还开始对付东宫,到如今才有时间审理具体的事务。

  “这是南诏一战最后一批有功官员的封赏,请右相过目。”苗晋卿见杨国忠拿起了公文,连忙提醒了一句,笑道:“都是依右相的意思办的。”

  “不错。”

  杨国忠点点头,漫不经心地应了,正要放下公文。

  忽然,他眉头一皱,伸出手,在一列字上抹了抹,仿佛在确认自己是否看错了。

  “为何把薛白调为中书舍人?!”

  杨国忠有些恼怒。

  他当上右相,就得为圣人压制太子,就得除掉东宫一系中最有威胁的人,那就是王忠嗣。

  虽然此前薛白一度消除了王忠嗣在圣人心里的不好印象,但这次,鲜于仲通私下里其实向杨国忠禀报了一些事,让杨国忠坚决对王忠嗣下手,当投名状。

  这种时候,如何能把薛白调回来?

  苗晋卿却是一愣,诧异道:“可这……不是右相你的意思吗?”

  “本相何时这般说过?!”杨国忠大怒,抬手一指,叱道:“苗晋卿,你是当我这宰相易欺吗?”

  “可,中书门下的文书……”

  苗晋卿还待解释,忽想到一事,转头四顾,环视着堂中的官员们。

  他想到中书门下其实不止杨国忠一人能下发公文,还有陈希烈。

  然而,陈希烈此时并不在堂上。

  陈希烈今日又去了李林甫的墓地,在坟前上了几柱香。

  而他祭奠的,实则是他逝去的光阴,那些年他身为左相,却只能在李林甫的强权之下唯唯诺诺,一事无成。

  好在,一切如他计划,他终于熬走了李林甫,到了可以大展拳脚的时候。

  今日与他一道去拜祭的还有杨齐宣夫妇,上了香,陈希烈坐上马车,唏嘘道:“我听闻,右相卒后,唾壶在家中大摆宴席,欢饮达旦啊。”

  李十一娘微微冷笑,道:“我阿爷仙逝当日,却是我到得迟了。让唾壶花言巧语,哄骗了我阿爷,实则此人口蜜腹剑,不堪为宰相。”

  “是啊。”陈希烈道:“我听闻他暗中还在追查阿布思叛乱之事,似乎有意把此事引向右相府。”

  “可惜我阿兄不成器,没魄力与唾壶撕破脸。”

  李十一娘说着,拉过杨齐宣的手,笑道:“我家郎君却有担当,可为左相助力。”

  陈希烈抚须笑笑,道:“不急,老夫已把薛白召回朝中。可用他为对付杨国忠的一柄刀。”

  “薛白?”杨齐宣微拧眉毛,疑惑道:“召他回来有何用?依我之意,倒不如联络张垍。”

  “莫小看了他啊。”陈希烈从袖子拿出一封信,道:“你们看,他早便料到了局势的进展,给老夫留了信。”

  杨齐宣正要伸手,李十一娘已抢先接过了信看了起来,惊疑不定。

  “左相是说,他早便猜到了我阿爷会仙逝,还猜到了唾壶会拜相?他……”

  陈希烈缓缓点头,一副老谋深算的模样,道:“往日他无官无职,尚能搅动偌大的是非。如今老夫为他谋了一个要职,恰如给了美猴王一根金箍棒啊。”

  唯有杨齐宣有些不太高兴,他本以为这次与陈希烈合作对付杨国忠,是一个让他施展才干的机会,没想到,风头又让薛白抢了去。

  似乎所有人都像李季兰那般更看重薛白。

  杨齐宣掀开车帘,看向李林甫的坟冢,心情郁郁,他本以为李林甫死了自己能更自在一些。

  暮春三月,莺飞草长。

  薛白回到了益州。

  年节前,鲜于仲通就已经论功行赏被迁为京兆尹,但他安顿了南诏的后续之事,带着将士、俘虏北上,且得与新任的剑南节度使李宓交接,总之诸事繁忙,如今还在益州。

  因此,薛白一进益州城,鲜于仲通便得到消息,亲自将他迎到驿馆下榻。

  “哈哈哈,正好,我亦是这两日卸任往长安,你我可一路同行。”

  “鲜于公不嫌我累赘就好。”

  “二十出头的中书舍人,前途无量,我岂敢嫌累赘?盼着子弟能多与你走动。”

  鲜于仲通待薛白非常亲近,笑容满面。

  此时却有一个与鲜于仲有怨隙的人一起到了薛白下榻的驿馆,远远看到鲜于仲通的马车就避开,等他离开后才入内,正是严武。

  “薛郎,又见面了。”

  只隔了一个年节未见,严武已蓄了一脸的大胡子,显得愈发凶悍。

  与他一起来的还有高适,身上披着一件绿袍。

  薛白见了,笑问道:“你们这是留在益州任官了?”

  “说来话长。”

  严武先是警惕地往门外看了一眼。

  刁氏兄弟见了,连忙退出去守好院落,因知道薛白身边确实有一个爱偷听的,而这种真正的机密则不可能让她听到。

  等屋中只剩三人了,严武才开口,道:“是王节帅保举我们的,分别任犍为、通义郡长史。只是我得罪狠了鲜于仲通,王节帅为了我,与鲜于仲通闹得很不愉快。”

  薛白问道:“有多不愉快?”

  严武略略沉吟,道:“如今鲜于仲通或暂无心杀我,却必杀王节帅不可。”

  薛白遂看向高适。

  高适点点头,叹道:“并不仅仅是因严武之事,只怕与征南诏的功劳分润有关。南征诸将领、帅府幕僚,绝大多数论功行赏皆被留在剑南道,想必是鲜于仲通要争功,又担心有人面呈圣人,禀报南诏一战的详实。”

  薛白道:“我可告诉圣人,他瞒不住。”

  “故而,薛郎与鲜于仲通一道回长安,路上务必要小心。”

  严武道:“王节帅身边心腹将领几乎无人能随他回长安,最后是管崇嗣辞了朝廷官职,私下护送。我们担心的是,鲜于仲通恐将置节帅于死地。”

  薛白听了,忽然在想当时让王忠嗣挂帅讨南诏是否做错了,与其让王忠嗣再立战功受到猜忌,不如让其默默守在河东,压着安禄山?但总不能任唐军在南诏损兵折将。

  事已至此,这念头也就是一瞬而逝。说到底,以唐军的战力,征讨这种周边的小叛乱并不难,难的还是朝局。

  ……

  两日后,薛白从益州起程回长安。

  鲜于仲通押着阁罗凤回朝献俘,新任的剑南节度使李宓于是摆开阵仗,出城相送。

  薛白回头看去,发现在这次南征中结识的许多将领都留在了剑南,还有很多留在了更远的云南。

  他相信还有再见的一天。

  出城十里,送行的队伍停了下来。鲜于仲通带队走在前方,薛白则故意落在最后。

  “薛郎。”

  忽听得一声唤,回头看去,两道尘烟由远及近,又是严武、高适。方才鲜于仲通在,二人不敢太近前,此时才敢单独来送薛白。

  严武从袖子里掏了一柄匕首递了过去,道:“薛郎于我有知遇之恩,往后但有用到我的地方,任凭驱使。”

  “好。”

  薛白不与他客气,接过了匕首,晃了晃,收入行囊。

  高适爽朗大笑道:“我与严季鹰不同,我与薛郎是挚友,没有这些虚礼,今日就是来给友人送行。”

  “高三十五郎小气。”薛白莞尔道。

  他这人醉心权力,其实还是更想要那种“任凭驱使”的表态。

  可惜,高适比严武要浪漫得多,没有那么多功利的心思,听了“小气”的评价,想了想,道:“那我赠薛郎一首诗吧。”

  “好!”

  说是要赠薛白,高适诗意上来,目光却是望向了更北方,喃喃道:“这诗,便名为《从王节帅征南诏》。”

  严武听了,脸色顿时严肃。

  他们对薛白是义气,对王忠嗣则是敬佩且担忧。

  风吹过官道上的沙尘,高适的声音沉郁,开口吟了出来。

  “圣人赫斯怒,诏伐西南戎。肃穆庙堂上,深沉节制雄……”

  薛白并不喜欢这诗的开头,觉得高适世故了,不如以往敢言。但听着这诗,渐渐却陷入了回忆中。

  “鼓行天海外,转战蛮夷中。梯巘近高鸟,穿林经毒虫……”

  那一路南下之时很痛苦,死了很多人,但脑子里其实是麻木的,没有想太多,更没什么好抒情的。反而是事情过去之后,再听高适以诗叙述出来,才忽然感到一起经历了那么多的同袍无比珍贵。

  “饷道忽已远,悬军垂欲穷。野食掘田鼠,晡餐兼僰僮……”

  除了开头几句,整首诗没有太多的歌功颂德,多数的笔墨都是描述了行军时的艰辛。

  高适似乎想借此,乞求朝廷放过王忠嗣。

  “临事耻苟免,履危能饬躬。将星独照耀,边色何溟濛……”

  他吟到后来,脸上浮出了骄傲又悲哀的神色,末了,一诗念罢,向薛白深深一揖,却是再无一言。他想说的都在诗里了,为将帅者的壮志、艰难、荣耀。

  薛白听懂了高适的心意,郑重点了点头,扯过缰绳,驱马便走。

  高适在恳请他再保一保王忠嗣。这份请托,与王忠嗣的政治立场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,纯粹是出于军中袍泽的情谊。

  而这军中袍泽之情,有时比官场上的功利心要有用一万倍。

  “归来长安道,召见甘泉宫。”

  薛白揣着从南诏带回的无形收获,策马于归还长安的路上……

  长安。

  宣阳坊,杨国忠宅。

  裴柔肚子已高高隆起,杨国忠每次见了,竟是不怒反喜,既说是夫妻二人感情深厚,又说杨家添了丁往后必将愈发兴旺。

  由此,坊间便流传出了一句俗语,叫“宰相肚里能撑船”,似乎是薛白宅中一个奴婢先说的,还说薛白早就料到了杨宅的丑事,才会留下这般评价,传得神乎其神。

  杨国忠也不在意,这日又纳了几个美姬,试着让她们坐在他肚子上撑船。

  他正开心,门外响起了通传声。

  “阿郎,有拜帖,是位宗室,陇西郡公李齐物。”

  “李齐物?”杨国忠想了想,道:“是宅子失火,烧到了三姨子家的那个?”

  “是。”

  “赔了吗?”

  “这……应该是赔了。”

  杨国忠却是先从袖子里掏出一本小册子看起来。

  坐在他肚子上的美姬见了,不由捂嘴一笑,娇嗔道:“右相你如何在家中欢好,袖子里还藏着这个,就这么尽心国务吗?”

  “哈哈哈!”杨国忠大笑,挥了挥手里的册子,道:“此物可不一般啊,我要坐稳相位,还得靠它。”

  “这么一本小册子。”

  “这你就不懂了,世人有火气,得像你我现在一般,有一个去处泄了火。”

  “嘁,右相惯会羞人。”

  杨国忠又是一阵大笑,眯眼看着册子,嘴里喃喃道:“李齐物……找到了!这个索斗鸡,真是……”

  他这才吩咐,唤李齐物过来。

  “我的宅院起火,连累到了右相,这是我给右相的赔礼。”李齐物递上了一份礼单,道:“请右相过目。”

  “直说吧,你想谋什么官?”杨国忠是直爽人,开门见山便问道。

  李齐物略略一顿,眼光闪烁,缓缓道:“我前些年被贬为竟陵郡守,如今任期已满,想补阙一任……将作监。”

  杨国忠悠悠道:“将作监?那可还没有出阙呢。”

  如今的将作监正是李岫。

  “马上就出阙了。”李齐物道:“我想着,李岫该守孝吧?”

  “夺情了,这是圣人对李家的恩典。”

  李齐物于是露出了勉强的表情,疑惑道:“我听闻,朔方的李献忠叛了,此人似乎是李林甫的义子吧?”

  杨国忠闻言,手指拈着胡须的尾端轻轻摸着,含笑不答。

  近来,他见了许多被李林甫打压排挤的官员,以此来巩固他的权力。

  不同于他杨国忠的“宰相肚里能撑船”,连妻子“梦中怀孕”都能欣然接受。李林甫却是气量极其狭窄,得罪人无数,杨国忠自问没本事能像李林甫一样压得住。

  他只能疏导。

  如此,便有一个不得不处置的问题——天下对李林甫积怨已久,必须报复李林甫。

  但从哪里下手呢?

  这日,李齐物走后,苗晋卿匆匆赶来,禀报道:“右相,查出来了,确是左相从中书门下递了条子,让下官误以为是右相要调回薛白。”

  “这还要你查?!”杨国忠叱道:“本相有脑子一想就明白的事,你查这许多天才查到?”

  “下官,下官还打听到一件事。”

  苗晋卿假意抹了抹汗,其实并不害怕杨国忠,偷眼一瞥,方才道:“左相近来,常与杨齐宣私下见面,似在商议对付右相你。”

  “杨齐宣?”

  杨国忠想了想,一拍膝盖,拿起毛笔,在李林甫留下的那个小册子上翻了一页,写下了一个名字。

  苗晋卿目光看去,很快就认出了这册子,心中不由疑惑,唾壶到底是怎么把索斗鸡的册子都拿到手了?看来,李家人心都不齐,大祸临头了……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wmkv.com。百万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bwmkv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