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0章 两宋第一能臣崔与之_人在南宋,我与蒙古争天下
百万小说网 > 人在南宋,我与蒙古争天下 > 第200章 两宋第一能臣崔与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00章 两宋第一能臣崔与之

  第200章两宋第一能臣崔与之

  赵与芮二月登基,大量使用了崔与之推荐的人,包括崔与之的儿子崔叔似也被任命为县尉。

  但崔与之接到圣旨后并没有出山,还是婉拒,只是派儿子上任了。

  最后到孟珙过来,带来皇帝的亲笔信,这才打动了崔与之。

  皇帝的很多话,能和他产生共鸣,让崔与之感觉到大宋终于有个懂自己的人。

  赵与芮道,现在咱们不比三国,三国蜀国才一共多少人?

  咱们现在有九百多万,将近千万人在四川。

  凭四川天险,只要守住这里,就是咱们大宋的希望和后盾。

  皇帝对四川非常重视,观点和崔与之相似,因为崔与之也曾上书朝廷,说四川是大宋最重要的屏障,但没有得到朝廷重视。

  四川之所以重要,在南宋时,有以下三点。

  首先是地理位置。

  蜀口三关五州处于陕甘川三地的交界地带,地形复杂,易守难攻,吴玠兄弟在时,主要经营三关和大散关一线,另在五州地带利用天险也修建了几个山城,从而让三关五州成为保蜀的最前沿。

  南宋在绍兴议和时,还竭力争取和尚原,但没有成功。(此次严英出使金国,得到凤翔以西所有地盘,也让和尚原回到南宋手上,这让固守大散关,变的更加的简单。)

  其次是军事价值。

  南宋的主要防线就是临安和北边地界,其次就是川陕边界,其他地方容易被攻进来,这边只要守住,整个四川地区是非常太平,可以闷头发展。

  另外就是两宋一直缺马,而蜀口因为地处陕甘南部,距离优良的河陇产马区较近,是南宋优质军马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来源地。

  前边说过,这与游牧民族交易的马匹被称为西马,最高时代每年从蜀口茶马贸易交换来的西马近五千匹,同时朝廷还允许兴州(沔州)驻军与少数民族交易一定的马匹,每年约在七百匹左右,算是为朝廷对川陕驻军的优待。

  因为有比较可靠的军马来源,所以南宋川陕战区的骑兵数量也是除禁军之外最多的,巅峰时代有约1.5万,中晚期,也就是现在,也在5000左右,在南宋这个缺马的朝代,能一次性调集数百甚至上千骑兵的也只有川陕战区了。

  第三就是经济价值。

  成都平原历来称为天府之国,到南宋时代,南宋完成了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,使四川经济价值在南宋变的极为重要,嘉定年间,四川对南宋的经济贡献最高时候可达三分之一以上。

  当然,蜀口这边现在还是比较贫瘠,因为山岭较多,不利于耕种,但南宋对这里十分重视,特别在崔与之任上时,建造了大量粮仓兵库,主要分布在利州路前线地区,史记:“武阶之仓、三同庆之仓、七凤集之仓十有一,西和之仓十有五,金、洋之仓二十有七,其大者则如利、沔、兴元,每月各支家粮万石,而鱼关一处计取财赋,几收十分之四。从关外五州到兴元府、沔州、金州三大集结区和利州、鱼关,都有仓库。”

  不得不说,南宋战备功夫做的不错,在前线附近诸州,建了大量的仓库,储备了很多粮食和军械。

  有人要说了,不是说蜀道难于上青天吗?

  对,那是蜀国的蜀道,不是南宋的蜀道。

  南宋时在四川的各种运输,一部份依赖于山路,更多的依赖于水路,这是三国蜀时期做不到的。

  水路上,南宋主要依靠嘉陵江航运,嘉陵江在两宋时期水量充足,适合船只往来,是南宋来往蜀口驻军粮运的主要方式。

  史载,四川总领所每年支付军粮150万石,其中约130万石依靠水运,占85%以上。

  一直到南宋后期,宋蒙军事冲突后,尤其是六年后托雷制造辛卯之变,严重破坏了南宋川陕的后勤和交通,南宋被迫重新依赖陆路运输,极大的增加了军事成本,防守也变的更难。

  赵与芮最后在信中说,自我赵宋南渡以后,“以四川为上游重镇,蜀土富实,无兵革之扰,居官者以为乐土”。

  因为没有战火进来,所以四川总领所的收入,常年占南宋财政总收入的五分之一以上,四川提供的军粮,更达到整个南宋军粮供应量的三分之一以上,故时人便有“蜀亡则宋亡”之叹。

  所以要说四川现在不适合种粮什么,全是山城是不科学的,时天府之国不但在军事上支撑着南宋半壁江山,其经济和军粮更支撑着整个南宋。

  当然,这一切都在六年后拖雷攻入宋境之后化成飞烟了。

  拖雷攻入宋境后,先屠马岭堡、屠洋州、屠兴元,时知府郭正孙带十余万百姓逃亡,遇蒙古兵,又皆被屠杀一空。

  接着再屠天水军和西和州,之后攻沔州,再屠(报复沔州都统张宣杀了蒙使),蒙古数次进四川,杀川民上百万,到钓鱼城投降时,杀的四川九百多万人只余六十多万,人都没有了,哪还有经济价值。

  崔与之看过皇帝的信后,非常认同皇帝的话,还认为皇帝的话与他产生了共鸣,四川不但是南宋最重要的屏障,更是南宋粮食的重要产地和兵源产出地。

  只要保住人口,保生产力,什么都会有。

  孟珙来后,先带兵收复了凤翔,金国让出了凤翔以西所有地方,孟珙立刻按皇帝所说,派人将凤翔以西,原金国临兆府境内所有人口迁往南迁,一部份安排在凤翔,一部份安排在西和州,另一部份迁往大散关以南。

  这样下来,加上收复凤翔所得,四川南宋人口一下子又多了几十万,接近千万人口。

  但这样还是不够的,最终要守住城池,保住人口,还得靠精锐的兵马,和重要的地方官。

  咱们看看地方官崔与之的能耐就知道了。

  历史上崔与之到四川任制置使时:”初至,府库钱仅万余,其后至千余万,金帛称是。”看看,崔与之刚到四川时,四川总领所仓库中的钱只有万余贯,等他在四川几年,库中很快积累至上千万贯,金帛更是数不胜数。

  崔与之又:“虑关外岁籴不多,运米三十万石积沔州仓”以备不测。

  崔与之在时,四川是不缺钱不缺粮,常年在沔州屯粮三十万石。

 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,论打仗岳飞出名,论治理地方和综合能力,崔与之在两宋无人能及。

  他在八十多岁还能单身劝降乱兵,乱兵听到他的名字就直接跪下,可见崔与之在南宋时的声望和能力有多强。

  崔与之在两淮,两淮养战马上万,金国不敢来攻,崔与之在四川,钱粮堆积仓库,蜀口牢不可破,以他的能力,别说放在两宋,即便在整个封建王朝,都能排进前列。

  但崔与之离开四川后,四川制置使一个不如一个,四川形势也越来越差,大散关先后被金国和拖雷都攻破过,简直匪夷所思。

  现在崔与之回归,也看到了皇帝练训出来纪律严明的军队,他完全把练兵的事交给孟珙兄弟和陈小刀等。

  他主要负责屯田种粮,兴修水利,修固城防,招募兵士。

  皇帝带给他五百万贯,足够他在四川大展拳脚一番。

  以前朝廷一毛钱没有,他还不是干的风生水起,还储积了上千万贯。

  崔与之想到这里,再次看看大散关,大散关上已经有上千民夫在修缮,加固,并且被安置的几门新式火炮。

  他不由起身走向火炮。

  身后张宣、孟珙、孟璋等人赶紧跟上。

  “这叫什么炮?”崔与之看着大散关上的炮问。

  孟珙赶紧转头,身后闪出一个青年,正是王府出来的陈小刀。

  “回制府,这叫庆元大炮24型(1224年打造),通体钢铸,最是耐用,大炮口径-——”陈小刀向崔与之介绍了下。

  听说放在城头能打到两里左右,放平地上只能打到一里多,城头最好的杀伤距离在三百到五百步,崔与之有些震惊,这已经远远超以前宋军的火炮。

  “这通体钢铸,造价不菲吧?”

  “是的,这次咱们进川,也只带了三十门,另有铁炮一百门。”

  崔与之闻言点点头,皇帝来信,要他在当地征招工匠,由工匠吏员身份,由朝廷养着,专门打铸兵甲和火器,还随孟珙送来火器工匠一百户。

  崔与之当时有点意外,他寒窗十年才位居高位,小小工匠也能当吏员?以后表现出色,考核优秀,打造的炮好,还能当官?

  不过崔与之很快能明白了皇帝的心思。

  要守好四川,除了士兵精锐,更要兵甲精利。

  “打一炮给我看看。”崔与之最后道。

  陈小刀立刻下令准备。

  四周很多宋将也围过来观看。

  大散关城高八米,24型大炮架的也比较高,炮手经过一番操作后。

  轰,一发炮弹打了出去,足足飞了近二里才落地。

  四周一片哗然,宋将们都是第一次看到能打这么远的炮。

  崔与之没啥表情,想了片刻又问:“这么慢?多久能打一炮?”

  刚刚炮手似乎不熟,好一会才打出一炮。

  陈小刀道,这里都是新炮手,还没有熟练,等练一练,过几个月就能成熟手。

  “熟练的炮手,最快三百息内(约五分钟)能打出去。”

  “但连着打很伤炮管,最好要冷却,通常情况下,大半刻钟左右(十分到十五分)打一炮是最好。”

  崔与之已经在招募工匠,但想在四川打造出大炮,估计也得是小半年后的事,因为组建火器局,建炮厂都要时间。

  “璞玉(孟珙的字),依你看,咱们重点要守何处?如何守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wmkv.com。百万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bwmkv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